|
|
|
|
|
|
|
|
关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的思考 |
|
作者:邱成平 文章来源:民建巴中市委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9-14 |
|
|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要实现稳中求进,推进四川“两个跨越”的生动实践,必须把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作为基础性和先导性工作抓紧抓好。
一、四川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仍然很大,但目前下行压力过大,根结就是体制机制障碍破除不到位
从全国来看,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8%,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7%,降幅为1.28%;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4%,降幅为3.89%;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9%,降幅为6.75%。
从四川来看,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6%,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0%,降幅为20.63%;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降幅为15%;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9%,降幅为7.05%。
从上述数据来看,四川与全国经济走势基本一致,经济增长速度逐年下降。如果单从经济增长速度数值来看,四川仍然保持着高于全国增长速度的良好发展态势,这说明四川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大于全国。但从增长速度的降幅来看,四川的降幅明显高于全国,这说明我们的下行压力比全国还大。从逻辑上来讲,发展潜力和空间大,下行压力应该小。但四川却出现了发展潜力和空间大而下行压力也大的状况,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个人认为根结就是体制机制障碍破除不到位。
从最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从国家层面不断出台各种稳增长政策措施,四川更是连续每年出台稳增长政策文件,在贯彻落实全国普惠政策的基础上,紧贴四川实际加大政策支持和刺激力度,尤其是在改革创新方面,更是大胆突破、创新驱动,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方面取得了很多的成绩,这可能就是四川在全国经济增长速度降幅逐年加大的情况下却能实现经济增长速度降幅逐年下降的根本所在。但应当承认,四川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越是在经济下行中,越是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唯有如此,四川才能真正破解发展潜力和空间大而下行压力也大的困境,实现经济发展加快与下行压力变小的良好态势,加快“两个跨越”的实践进程。
二、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要把握好大的方向,历史上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既有成功经验,也有深刻教训。经验中最突出的一条就是市场化改革,大幅度降低了中国经济制度的运行成本,降低了各类企业的组织成本,激发了人们投资创业的积极性,造就了中国的经济奇迹。教训中最突出的一条就是不当的体制性政策调控加大了市场运行成本,扭曲了市场调节机制。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市场肯定会出现忽冷忽热的上下波动,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本来可以很好地利用价格、利率、汇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市场化手段进行调节,但由于传统思维惯性的影响,我们却在很多时候靠投资项目审批、土地供应、产业准入政策、环保、安全、劳动等体制性政策来调控,严重影响了市场调节机制的自由发挥。打一个比喻,车在路上跑,由于各种情况,有时需要提速,有时需要降速,本来这可以运用油门和刹车进行收放自如的调节,但我们却是通过在路上设置路障等方面来进行调节,这固然可以解决一时的问题,但等问题解决过后,再想撤路障可就难了,因为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形成既得利益集团,我们的车只好在路上颠簸前行。这可能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原因所在吧。
结合我国改革发展历程的经验教训,我们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时,一定要把握好的方向,那就是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降低经济运行的制度性成本,切实激发企业和群众投资创业的积极性,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因为没有企业和群众的投资创业,发展就无从谈起,稳增长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的确政府在稳增长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在稳增长过程中,不仅是中国政府,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政府都在主动作为,目的无非是尽快结束经济下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从政策层面来说,大体主要是两种,即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但由于过大的货币扩张政策容易引发通货膨胀,总的来说一般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张的财政政策。就扩张性财政政策来说,一般是扩大政府开支和减免税收,以此拉动投资和消费的提升,而这种开支一般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因为在经济下行中,市场需求疲软,过剩产能充斥市场,政府不可能再去加大产品供给,而基础设施既可以有效拉动当前投资和消费,化解一部分过剩产能,又会改善未来的发展条件,成为政府财政投资的主战场。从我国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的发展实践来看,我国也是这样做的。但这里需要澄清的一点是,如果经济下行不仅是单纯的市场变化引起的,里面还夹杂着体制机制障碍的话,单纯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效果就会打折扣,即使政府财政把路修起来了,但由于体制机制障碍影响了企业和群众的投资创业,路上就不会有车跑,经济发展还是无从谈起。这可能就是我国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一方面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一方面加大市场改革力度的原因所在吧。
三、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要抓住关键环节,市场和企业的现实需求和面临瓶颈是我们最大的着眼点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决不能凭空设想,更不是坐在办公室主观臆断,要紧贴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尤其是企业发展面临的瓶颈,来进行深入思考、科学谋划。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千头万绪、内容庞杂,但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以下三个方面是我们急需加快推进的,也是目前稳增长中最可行有效的。
一是松绑解索。中央最近几年一直强调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放管服,这其中的含义就是给企业松绑解索,增加企业的自主活动空间。我们应该明确的是,放管服,首要前提是放,管和服是放之后的跟进。最近几年,我们四川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力度很大,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下一步,要在清理政策性法规和条例的基础上,对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投资、安全、环保、劳动等方面诸多法规条例,作一个系统评估,该坚持的要继续坚持,决不能为了一时的发展为长远发展留下后遗症,但该放松的要赶快放松,把那些捆着经济实体的抑制性绳索解开,否则,让企业捆着绳索跑,既跑步起来,更不可能跑的快。
这里要提及三点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一是在放权的过程中,要真放权、放真权。决不能为了部门利益和既得利益,把实质性审批权力依然抓住不放,看似放了很大比例的权力,但企业的行政成本并没有实质性下降,我们考核放权的标准绝不是看放权的数量和百分点,而是企业的行政成本降低比例,这才是企业最关心、也最头疼的问题,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企业的投资创业积极性才能真正激发出来。二是在监管的过程中,要彻底清理“红顶中介”。随着简政放权的不断深入,行政审批的门槛越随之降低,但是,一个横在企业面前的新的“拦路虎”——“红顶中介”又应运而来,因其与政府部门有着藕断丝连的关系,在行政审批之外频频设限、加高门槛,并占据着垄断地位,致使企业遇到的评估、鉴证、意见书、技术性检查等第三方中介事项屡屡被“黑”。这些“红顶中介”并不是真心实意地为企业提供服务,而是看重企业的钱袋子,“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收企业的票子”,不仅造成企业遇到的乱收费现象有增无减,而且侵蚀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果,甚至暗地里搞利益输送,为权利腐败寻租提供了温床。“红顶中介”的存在,让企业苦不堪言,必须坚决清理。三是在强化服务的过程中,要做好要件的通告。现在各地都在探索一站式审批、并联审批和网上审批,但目前企业比较头疼的是,很多审批要件通告不够,有时企业要跑很多趟才能弄清楚到底需要多少和什么审批要件,严重影响了企业办事效率。在强化服务的过程中,要切实做好要件的通告,让企业明明白白办事、轻轻松松办成。
二是扩大准入。应当说,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在民间资本方面,更是龙精虎猛。仅以我们四川为例,2015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就高达59184.8亿元,而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仅有38011.8亿元,有21173亿元没有利用起来。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最核心的一条,就是投资限制,某些高回报投资领域开放的不够,影响了民间资本投资的积极性。
其实,从某种逻辑上来讲,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也是投资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很多投资领域,由政府独占逐步转为公私共营,最后民间资本挑大梁甚至全部占领,这也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根本支撑。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是有很多高盈利的领域向民间资本开放不够,要在严格落实中央非禁即准规定的基础上,认真梳理市场准入问题,以高盈利激发民间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切实把趴在账上的死钱变成活钱,这将释放巨大的能量。其实,我们在市场准入方面开放不够,很大程度上是私心在作怪,总想把好的项目留给自己做,把不好的项目让企业去做。但如果我们换位思考,站在企业家的角度上来看,政府把肉都吃了,只留下骨头让企业来啃,谁会动心呢。
三是税收减免。应当说,最近几年来,中央税收减免的力度是很多的,最突出就是营改增,这在很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税收负担。具体到我们四川,在最近几年,税收减免的力度也是很大的,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税收减免方面,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就是要算清一笔帐:在经济下行中,由于市场因素的影响,很多企业出现了暂时性困难,我们究竟是等企业垮台以后搞社会政策救助,还是先采取税收减免措施让能撑下去的企业尽可能撑下去?我个人认为,还是采取后一个办法更好,我们要倡导救企业就是救自己的理念,因为没有企业的发展,地方经济的发展就无从谈起,政府的财政就没有税收,而一旦出现大面积的失业,政府还要救助,一旦出现这种局面,收入减少、支出增加,政府的处境就危险了。
|
|
免责声明:作品版权归所属媒体与作者所有!!本站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
|
|
|
文章录入:bet365电脑版 责任编辑:bet365电脑版 |
|
上一篇文章: 关于南江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
|
|
|
|
主办单位:中共巴中市委员会统一战线工作部办公室 |
单位地址:四川省巴中市江北新区云台路市政中心12楼2号 |
联系电话:0827-5261351 E-mail:825523381@QQ.com 蜀ICP备:11000608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