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的红叶》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以来,引发广泛热议。按说,像王瑛这样一位我们身边的领导干部,那是太熟悉不过了。太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可我还是自觉收看了这部电视剧。吸引我的就是这片“红叶”。红叶,是大巴山特有的景致,红叶的品质是大巴山人的品质,是红四方面军留存下来的品质。她,高洁而烂熳,坚韧而刚强。叶小而根深,经霜而愈红。红叶贯穿剧情始终,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当然,还有谭力这支笔。他是大巴山成长起来的作家。他用艺术的手法把一片普通的红叶赋予了诗情画意,他用生活中的元素把一个平凡的人物宣染推崇至伟。
把一位优秀的党政领导干部或一位共产党人推之前台,用她们的事迹去感召别人,用她们的精神去影响时代,这是一个时代的政治需要,无可厚非。但是,要把她们搬上荧幕,拍成电视连续剧,这是对观众心理的一个巨大挑战。因为英雄出自平凡,她们的点点滴滴都在人们的眼中和心里,用熟悉的人物去打动熟悉的观众,这不仅需要高超的艺术手法,还需要有足够的创作勇气。我以为《远山的红叶》剧组做到了这一点。 红叶,是这部电视剧里的特别元素。它既是巴山的景致,更是巴山人的精神写照。用红叶来作剧情的背景和推动剧情的发展,这是编剧的精明之处。在作家谭力的眼中,红叶就是一首诗,红叶就是一幅画。他为王瑛这样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共产党人找到了人生的坐标和生活的底蕴。他用红叶的高洁来宣染王瑛的品质,他用红叶的坚韧来提升王瑛的精神,他用红叶的浪漫来抒写王瑛的诗情画意。把一个喜欢红叶的女子放到漫山遍野的红叶之中去,她就成为万山之红的一点绿,红色映照着她的纯洁心灵。这个融入到万山之红的女子,就不是宣传册上的一个宣传符号,也不是王瑛这个人物本身了。她放大了王瑛这个人物,成为大巴山无数优秀人物的代表。她的事迹是大巴山人的事迹,她的优秀是大巴山人的优秀,她是立体的群雕。因而,她能走近我们,被我们欣然接受。
大巴山富藏着历史的文脉和不屈的精神。远在商周时期,巴人就出征过牧野之战,以英勇善战著称,帮助周武王打败了商军。著名的巴渝舞就产生于那个时代。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在这里开辟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创造了富有生命力的红军精神。改革开放后,巴中迎来发展机遇,在撤县建地和撤地建市中,形成了著名的巴中经验和巴中精神。如今,王瑛精神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必将随着《远山的红叶》的热播传承开去。
在当下,涌现出了无数王瑛式的英雄人物,也一批批地通过各种传媒手段走近了我们。但是,我们的很多宣传手段只停留在事件和人物的本身,只作政治性图解,把人物无限拔高到平常人难及的地步,这样就把英雄与平凡人拉开了距离。这样的英雄固然可敬,却不可亲,总觉得离我们很远。然而,《远山的红叶》却不这样,他们把王瑛放到生活之中,用平常普通的生活镜头去记录和阐释人物的人生轨迹,用诗意的手法来捕捉王瑛的内心世界。这既让艺术提升了王瑛的精神境界,也让艺术来丰富了王瑛这个典型。王瑛也是一个平常人,她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她还有自己的生活观。她有儿女情长,她有家长里短,她有诸多无奈。正因为有了这些,才会是一个真实的王瑛,立体的王瑛,让人可信服的王瑛。
《远山的红叶》的成功,既有英雄典型事迹的一面,也有名演员演得好,名导演导得好的一面,更有编剧知晓熟悉大巴山生活,懂得如何抓住人物关键性东西的一面。在我看来,最为主要的是,编导们敢于突破常规,敢于走近生活,敢于把英雄人物拉近观众,让观众感同身受,不由自主地接纳他们所要表达的主旨与宏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