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我来说出自己喜欢的诗歌,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白居易的《暮江吟》这首诗。我最早接触这首诗是在小学课本里,三十余年了,仍让我念念不忘。
白居易在中国古代诗坛上是以写那种村野妇人都能懂的通俗诗歌著称的,相当于今天红遍全球的通俗歌手唱的那些流行歌曲一样。说他的诗歌是明白晓畅,亲切自然。换言之,白诗有意无境,属白话诗一种,通俗歌曲一类。但我历来不以这个定论为然,以为白居易能以大诗人立于唐代,立于中国诗坛,不光是那种明白如话的诗歌所能为的。此诗即为明证。
这首诗,读来朗朗上口,过目成诵,终生不忘。能让你终生记住的诗,难道不是一首好诗吗?这首诗好在哪里?好在它有意有境。如果我们在秋天的田野上,看过夕阳残照水面的情形,看过傍晚露湿草尖、月牙初升的那种景致,你就会知道,这样一幅画面是多么的美妙。一个“铺”字向我们展示了秋天的田野的广阔无边;一个“红” 字,让我们看出秋水的清凉无际;“珍珠”与“弓”让我们看到自然之中那种爽朗的秋意。更重要的是,从本诗中透露出诗人那种放松、惬意的心境。情随景生,景表情意,让人着迷。我爱上写诗,与这样迷人的诗歌的滋养不无关系。
中国诗歌的传统,历来重写意造境。景中生意,意中含景,情景交融。有意境的诗歌,一般都追求一种画面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样的诗歌,有深度,有厚度,有韵味,让读者有了想象的空间,品味的滋味。这样的好诗,在古代诗歌中,是信手可拈,举不胜举,形成了一种诗歌传统。这个传统,在今天的诗歌时代,有些式微了。现在,很多诗人喜欢鼓捣新奇的词句,雷人的用语,喜欢用华丽来掩饰内在的贫弱。诗歌从旧体走向新体时,在传承上有了脱接。很多诗人不屑于从旧体诗中找源流,吸养料,总以为推翻旧的就会是新的。孰不知,新的产生于旧的之上,不会空隙来风的。
当然,中国的诗歌传统并不是这一个标准。那些优秀的哲理诗、爱情诗和感怀诗同样令人喜爱。我推崇这首诗,并不代表我排斥其它类的好诗。我谈这首诗的目的,是希望当下的诗歌还是要注重一下诗歌本身的内含,不要走得离诗歌文本太远,离大众太远。 |